| ||
| ||
| ||
|
身體的探索、同學間的霸凌、隱秘的家庭生活、親人的離去、友誼的背叛、自我的棄絕……愛爾蘭女性作家、BBC英國短篇小說獎得主露西·考德威爾在她的首部短篇小說集《留在這個世界的理由》中鋪陳了成長中的混沌時刻。
當世界猝不及防地揭開面紗,我們將如何從成長中幸存?是否相信了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惡,我們便能從這個殘酷的世界脫困?在與小說集同名的短篇《留在這個世界的理由》里,考德威爾真實而又細膩地記述了一位女性初為人母的歷程和復雜感受。
“我們告訴他,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那個廉價的袖珍收音機正在談論加沙、埃博拉、紫杉樹行動,還有全球變暖,我們看著彼此,就像數十年來、數百年來父母們一定會向新生兒們娓娓道來的那樣……”沒有誰能像考德威爾這樣,將初為人母的情緒捕捉到每一個脈搏。
在另一部短篇小說集《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惡》中,作家考德威爾繼續放大讀者的感官。書中,誤以為丟失了孩子的年輕母親思緒飛揚:未來關于孩子的記憶會消失不見,婚姻因為內疚和焦慮無法繼續,丈夫爭奪兒子的撫養權,而兒子完全不記得他曾有過一個妹妹……虛驚一場后女主人公仿佛“一個流浪者造訪了另一個世界,并在那里度過了一生,但回到自己的世界后,卻發現時間連一分鐘都沒有過去?!?/p>
考德威爾告訴我們,女性們常常以未成年的心態被推入成人世界,她們需要時間和契機成長,而這一過程中,她們也常常步伐踉蹌,滑入成長的漩渦。
“不立意于表達反抗,也并非希望來達成申訴”,為上述兩本小說集寫下導讀的作家顏歌感受到了作者冷靜鋪展下的宏大女性力量。她說:考德威爾平靜、幽微、多樣的敘事表達就是宏大的力量本身,她的角色如水般存在著,或在深井中,或在激流里,她用節制而充滿張力的語言描繪她們的存在。
如果聽得足夠細致入微,你就會在考德威爾的短篇中發現更多并未講出和描述的東西,包括城市、國家、宗教、戰爭、歷史、政治,以及不自知的內心,所有矛盾、掙扎、和解和凝視。正像愛爾蘭作家凱文·鮑爾所說:沒有人可以在一篇短篇小說里融入比露西·考德威爾更多的東西,也沒有人可以比她看起來做得更少。
對于親情的回憶性書寫成為2025年開年女性書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作家皮皮表達愛的方式則更具有中國式家庭關系的傳統氣質。最新面世的親情散文集《拉著你的手從黑夜一直走到春天》中,皮皮在其中寫到自己的母親、父親和舅舅。
皮皮的媽媽是一個堅強、幽默、寬容的東北女性。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皮皮自由的個性。書中,皮皮用一個有趣的比喻來形容父母:母親如花,父親如花土,父親的存在讓母親的生命盛放。父親和母親在多年婚姻中形成的關系模式,似乎是很多家庭的模式。世上所有的婚姻或許都是如此,愛有多深,恨就有多烈。陪伴有多久,厭憎就有多長。反之亦然。相濡以沫和一地雞毛,從來都相伴相生、褒貶難斷。
在真誠又略帶幽默的行文中,作家拓展了親情寫作的維度,其間充滿對自我與生命的坦誠,她回顧自己與父母從“對抗”走向“接納”、從“告別”走向“重逢”的心靈旅程。在他們離開后,“我”發現自己對父母最應做到的只有一件 事——陪伴。這種理解橫跨生死的界河:“他們與我的死別,發生在他們軀體死亡之前?!?/p>
如果一定要認識一位當下中國非虛構寫作領域的女性,那一定是易小荷。2025年,她的新作《惹作》面世,而人們還沉浸在她上一部作品《鹽鎮》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帶來的震撼之中。這一次,她的非虛構筆觸繼續深入中國特定鄉土社會的深處,更沉重,也更悲愴。
“惹作”是這部非虛構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代稱,彝語的意思是“再來一個男孩”。1995年女主人公出生時,是家里的第三個女兒,被取名叫“惹作”,相當于漢語里的“招弟”。
15歲時,惹作嫁給了山那邊的陌生人,只因為對方的家世與自己的相配。18歲時,惹作選擇喝下百草枯自殺,懷里的女兒只有三個月大。在大多數人的記憶里,這只是一個在某年某月喝農藥而死的女人。而惹作短暫又令人唏噓的一生,仿佛生活在時代與文明之外,又真真切切地存在于21世紀的我們之中。
易小荷深入大涼山腹地,為我們還原了這個幾乎“不存在”的女性的一生。作者重走了一遍惹作走過的路,去看畢摩做儀式,去惹作背水的地方,學習收苞谷,學習當地的民歌,感受一切惹作的感受。在所有親人朋友的回憶里,在火塘邊的口耳相傳中,在畢摩蘇尼的吟唱下,重拾一個被遺忘的彝族女性的一生。
“那些小徑的盡頭,都有長久居住其間的人。他們曾經一程又一程地遷徙,越遷越偏遠,越遷越高寒,其中一定有許多悲傷凄慘的故事,不過那些事越來越少人記得。但從流傳的歌謠中,從不經意的話語中,還是可以想見,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們付出過多么悲壯艱辛的努力,才能如同堅韌的蕎麥種子一樣,落地、發芽、生長,一世世耕種歌哭,直到和這里的高山、紅土、瓦房、曠野融為一體?!币仔『伤粉櫟牟⒉恢皇悄骋晃慌缘拿\,而是所有有著相同命運的鄉村女性的生命軌跡。她們是這個世界真正的刻薄與邪惡的見證。而易小荷的筆,所寫的也絕非簡單的控訴,而是歷史與文明進程中的忠實記錄。
(原載《青島日報》,作者為李魏)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一場奇妙的環球之旅
下一篇:
踏入泥土,沉淀真情 --我的駐村手記
扎根生活講好故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核心閱讀一個文學家首先是一個對本民族語言做出貢獻的語言學家,他豐富了我們...
為充分發揮書展交流文化的平臺作用,本屆圖博會以“2020BIBF世界閱讀季”為名,于8月底至9月初連續舉辦了六場線上閱讀直播活...
大家紛紛表示,回去之后將認真創作并發表作品,講好赤壁故事,助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近年來,咸寧市文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作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共有中國作協會員22人,省作協會員224人,市作協會...
近年來,我市文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作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為止,共有中國作協會員22人,省作協會員224人,市作協...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學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一行15人來到通山觀光交流,與通山作協的作家們...
,繼《裝臺》《主角》兩部頗具影響力的長篇小說后,著名作家陳彥將于近年推出自己的“舞臺三部曲”第三部——《喜劇》。吳克敬...
電影《柳青》最近在國內上映,在當下這個商業化時代,拍攝一部在中國電影界近乎稀缺的作家傳記電影,需要一種情懷。電影《柳...
著有長篇小說《窗外的月亮》《榮恩堂》《玉雕樓》《金鑾殿》《大洞商》《汀泗橋》《和平前言》《茶道通漠北》等。
咸寧日報特約記者胡劍芳李婷婷3月30日, ,一部給咸安籍或在咸安戰斗犧牲的外籍英烈立傳的書籍——《桂鄉忠魂——咸安英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