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村隸屬通山縣闖王鎮,因村內河流盛產鵝卵石而得名。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456戶、17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109戶、355人,是省級貧困村。
今年67歲的舒進元老人最近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每天早上天剛亮,他就扛著掃把推著垃圾車出門,開始上班。
舒進元家是寶石村出了名的貧困戶:老伴今年65歲,患有精神病;兒子也自小患上了精神病,一直靠藥物維持;他本人年紀大了,一家三口全靠社會救濟生活。
寶石村遺有明清時期的建筑和民國時期風格各異的民居130多棟,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鄂南最大、歷史面貌最完整的民居村落。這兩年來村里旅游、采風的人絡繹不絕。
“考慮到村里發展鄉村旅游的需要,再結合舒進元家的實際情況,就給他安排了清潔工這個工作!”80后村支書舒進耀說,村“兩委”在征求村民意見后,決定設立公益性崗位,由貧困戶擔任,一方面可以保持村容村貌整潔,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如今,每個月可以領到400多元的工資,我和老伴每個月有492元的低保金,兒子是五保,每個月有483元,加起來每月收入有1400多元了。”舒進元說。
2組村民陳霞芳家是村里因病致貧的典型。老公鄭尋建年輕時參加自衛反擊戰受傷了導致耳聾,大兒子當兵剛退伍,小兒子剛上大學。今年,夫妻倆在扶貧工作隊和鎮政府的幫助下,無息貸款8萬多元承包了村里的100畝黃花梨園,并在梨園養起了2000只鵲山雞和土雞。
“今年梨子成熟時好多人過來采摘,基本上是不愁銷路的;現在,每天還能賣200多枚雞蛋。”陳霞芳說,靠著賣梨子和雞蛋,家里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了。
“除了兜底扶貧之外,村里共設有4個清潔工和4個生態護林員的公益性崗位;還有一個木板廠解決了8戶貧困戶的就業難題;再加上養豬和養牛的相關政策扶持,基本上每家每戶都走上了自主脫貧的道路。”舒進耀說。(咸寧日報記者 夏正鋒 見習記者 馬麗婭 通訊員 舒坦)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走進貧困村】通山縣船埠村對癥下藥“斬窮根”
下一篇:
【走進貧困村】崇陽石城鎮石門村開拓增收新渠道